神釆材料攻略
1、孙丕扬的风裁文/党四善。历史的奥秘有时确实令人费解。就在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这个中国专制制度达到至暗之时,却在故乡频阳大地上出现了那么多人中俊瑞。被称为“频阳四先生”的他们钟灵毓秀、孤魂高标、挚念洁行、心邃胸蕴、济世安民。
2、他们传承了故乡人文历史的厚重韵脉。他们恪守了故乡民情的刚正清峻。
3、他们光大了故乡民风的淳厚清明。故乡名人歌中的“太子太保孙丕扬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4、悲情进石,一个为民请命的诤臣。明朝万历十五年,1587,七月,一位朝廷重臣,向当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进献了几升石头。这种石头不是什么珍稀宝物,更不是什么灵异祥瑞,而是饥民们赖以充饥的食料。这种石头又称观音土,饥民们在粮尽菜绝之时,无奈食之充饥,但因毫无营养,食久会肚胀而死。
5、竟敢进献此种东西,这不是往皇帝老儿的脸上抹黑吗。殷鉴不远,因直言进谏嘉靖皇帝而被打得皮开肉绽,“关五木”,陷囹圄,“当了十年官,坐了九年监”的乡贤杨爵之悲惨结局尚历历在目,你难道没有一点顾忌吗。然而,救民于水火,他以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”的气概,拚着老命,奋然一搏,做出了这惊人的壮举。他,就是当年三月刚刚升任户部右侍郎的富平人孙丕扬。
神釆材料攻略
1、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。万历十五年,1587,黄河以北大闹饥荒,孙丕扬的故乡富平和邻县蒲城、铜官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。孙丕扬感到哀伤,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,趁机向皇帝进言:“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,贫穷的并非只是吃石头的百姓。
2、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,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,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收益,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说动了,很多赋税被减轻或废除了。这真是救民于水火,功德无量啊。在那样的时代,那样的朝堂,以他那样的地位,能做到这一点,是很难能可贵的。乡党们提起此事,都会感慨万端地说:“孙都堂真是替咱们老百姓说了话四百多年来,这种出自内心的朴素坦直的赞誉,在故乡频阳大地上世代相传。
3、这真是:这碑那碑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。2、折狱省刑,一个勤于政事的能臣。孙丕扬,陕西富平人,字叔孝,号立山,明嘉靖十年,1531他自嘉靖三十五年,1556,中进士,授职行人,就进入了官场,历经嘉靖、隆庆、万历三朝,而从42岁到83岁辞世,其人生中最重要的41年都是在万历朝渡过的。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个颇受诟病的人物。
4、他幼年即位时,虽然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,但开始因有改革家张居正辅佐,总理朝政,国势几乎由此达到富强。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后,在申时行辅佐下,他也还有点作为。
5、但后来他因循古制,饮酒作乐,深居宫中,从万历十五年,1587,起,近三十年不上朝。这就使朝政废弛。正事不理,万历皇帝却和群臣开始了两场旷日持久的争斗,直斗得天昏地暗。首先是关于上朝问题的争斗,持续了三十几年。